* Sync recent changes to the revised Word. * Revised the preface chapter * Revised the introduction chapter * Revised the computation complexity chapter * Revised the chapter data structure * Revised the chapter array and linked list * Revised the chapter stack and queue * Revised the chapter hashing * Revised the chapter tree * Revised the chapter heap * Revised the chapter graph * Revised the chapter searching * Reivised the sorting chapter * Revised the divide and conquer chapter * Revised the chapter backtacking * Revised the DP chapter * Revised the greedy chapter * Revised the appendix chapter * Revised the preface chapter doubly * Revised the figures
8.9 KiB
动态规划解题思路
上两节介绍了动态规划问题的主要特征,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究两个更加实用的问题。
- 如何判断一个问题是不是动态规划问题?
- 求解动态规划问题该从何处入手,完整步骤是什么?
问题判断
总的来说,如果一个问题包含重叠子问题、最优子结构,并满足无后效性,那么它通常适合用动态规划求解。然而,我们很难从问题描述中直接提取出这些特性。因此我们通常会放宽条件,先观察问题是否适合使用回溯(穷举)解决。
适合用回溯解决的问题通常满足“决策树模型”,这种问题可以使用树形结构来描述,其中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决策,每一条路径代表一个决策序列。
换句话说,如果问题包含明确的决策概念,并且解是通过一系列决策产生的,那么它就满足决策树模型,通常可以使用回溯来解决。
在此基础上,动态规划问题还有一些判断的“加分项”。
- 问题包含最大(小)或最多(少)等最优化描述。
- 问题的状态能够使用一个列表、多维矩阵或树来表示,并且一个状态与其周围的状态存在递推关系。
相应地,也存在一些“减分项”。
- 问题的目标是找出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找出最优解。
- 问题描述中有明显的排列组合的特征,需要返回具体的多个方案。
如果一个问题满足决策树模型,并具有较为明显的“加分项“,我们就可以假设它是一个动态规划问题,并在求解过程中验证它。
问题求解步骤
动态规划的解题流程会因问题的性质和难度而有所不同,但通常遵循以下步骤:描述决策,定义状态,建立 dp
表,推导状态转移方程,确定边界条件等。
为了更形象地展示解题步骤,我们使用一个经典问题“最小路径和”来举例。
!!! question
给定一个 $n \times m$ 的二维网格 `grid` ,网格中的每个单元格包含一个非负整数,表示该单元格的代价。机器人以左上角单元格为起始点,每次只能向下或者向右移动一步,直至到达右下角单元格。请返回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最小路径和。
下图展示了一个例子,给定网格的最小路径和为 13
。
第一步:思考每轮的决策,定义状态,从而得到 dp
表
本题的每一轮的决策就是从当前格子向下或向右走一步。设当前格子的行列索引为 [i, j]
,则向下或向右走一步后,索引变为 [i+1, j]
或 [i, j+1]
。因此,状态应包含行索引和列索引两个变量,记为 [i, j]
。
状态 [i, j]
对应的子问题为:从起始点 [0, 0]
走到 [i, j]
的最小路径和,解记为 dp[i, j]
。
至此,我们就得到了下图所示的二维 dp
矩阵,其尺寸与输入网格 grid
相同。
!!! note
动态规划和回溯过程可以描述为一个决策序列,而状态由所有决策变量构成。它应当包含描述解题进度的所有变量,其包含了足够的信息,能够用来推导出下一个状态。
每个状态都对应一个子问题,我们会定义一个 $dp$ 表来存储所有子问题的解,状态的每个独立变量都是 $dp$ 表的一个维度。从本质上看,$dp$ 表是状态和子问题的解之间的映射。
第二步:找出最优子结构,进而推导出状态转移方程
对于状态 [i, j]
,它只能从上边格子 [i-1, j]
和左边格子 [i, j-1]
转移而来。因此最优子结构为:到达 [i, j]
的最小路径和由 [i, j-1]
的最小路径和与 [i-1, j]
的最小路径和中较小的那一个决定。
根据以上分析,可推出下图所示的状态转移方程:
$$
dp[i, j] = \min(dp[i-1, j], dp[i, j-1]) + grid[i, j]
!!! note
根据定义好的 $dp$ 表,思考原问题和子问题的关系,找出通过子问题的最优解来构造原问题的最优解的方法,即最优子结构。
一旦我们找到了最优子结构,就可以使用它来构建出状态转移方程。
第三步:确定边界条件和状态转移顺序
在本题中,处在首行的状态只能从其左边的状态得来,处在首列的状态只能从其上边的状态得来,因此首行 i = 0
和首列 j = 0
是边界条件。
如下图所示,由于每个格子是由其左方格子和上方格子转移而来,因此我们使用循环来遍历矩阵,外循环遍历各行,内循环遍历各列。
!!! note
边界条件在动态规划中用于初始化 $dp$ 表,在搜索中用于剪枝。
状态转移顺序的核心是要保证在计算当前问题的解时,所有它依赖的更小子问题的解都已经被正确地计算出来。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已经可以直接写出动态规划代码。然而子问题分解是一种从顶至底的思想,因此按照“暴力搜索 \rightarrow
记忆化搜索 \rightarrow
动态规划”的顺序实现更加符合思维习惯。
方法一:暴力搜索
从状态 [i, j]
开始搜索,不断分解为更小的状态 [i-1, j]
和 [i, j-1]
,递归函数包括以下要素。
- 递归参数:状态
[i, j]
。 - 返回值:从
[0, 0]
到[i, j]
的最小路径和dp[i, j]
。 - 终止条件:当
i = 0
且j = 0
时,返回代价grid[0, 0]
。 - 剪枝:当
i < 0
时或j < 0
时索引越界,此时返回代价+\infty
,代表不可行。
实现代码如下:
[file]{min_path_sum}-[class]{}-[func]{min_path_sum_dfs}
下图给出了以 dp[2, 1]
为根节点的递归树,其中包含一些重叠子问题,其数量会随着网格 grid
的尺寸变大而急剧增多。
从本质上看,造成重叠子问题的原因为:存在多条路径可以从左上角到达某一单元格。
每个状态都有向下和向右两种选择,从左上角走到右下角总共需要 m + n - 2
步,所以最差时间复杂度为 O(2^{m + n})
。请注意,这种计算方式未考虑临近网格边界的情况,当到达网络边界时只剩下一种选择,因此实际的路径数量会少一些。
方法二:记忆化搜索
我们引入一个和网格 grid
相同尺寸的记忆列表 mem
,用于记录各个子问题的解,并将重叠子问题进行剪枝:
[file]{min_path_sum}-[class]{}-[func]{min_path_sum_dfs_mem}
如下图所示,在引入记忆化后,所有子问题的解只需计算一次,因此时间复杂度取决于状态总数,即网格尺寸 O(nm)
。
方法三:动态规划
基于迭代实现动态规划解法,代码如下所示:
[file]{min_path_sum}-[class]{}-[func]{min_path_sum_dp}
下图展示了最小路径和的状态转移过程,其遍历了整个网格,因此时间复杂度为 $O(nm)$ 。
数组 dp
大小为 n \times m
,因此空间复杂度为 $O(nm)$ 。
空间优化
由于每个格子只与其左边和上边的格子有关,因此我们可以只用一个单行数组来实现 dp
表。
请注意,因为数组 dp
只能表示一行的状态,所以我们无法提前初始化首列状态,而是在遍历每行时更新它:
[file]{min_path_sum}-[class]{}-[func]{min_path_sum_dp_co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