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 of
https://github.com/krahets/hello-algo.git
synced 2024-12-26 00:26:29 +08:00
5f7385c8a3
* First commit * Update mkdocs.yml * Translate all the docs to traditional Chinese * Translate the code files. * Translate the docker file * Fix mkdocs.yml * Translate all the figures from SC to TC * 二叉搜尋樹 -> 二元搜尋樹 * Update terminology. * Update terminology * 构造函数/构造方法 -> 建構子 异或 -> 互斥或 * 擴充套件 -> 擴展 * constant - 常量 - 常數 * 類 -> 類別 * AVL -> AVL 樹 * 數組 -> 陣列 * 係統 -> 系統 斐波那契數列 -> 費波那契數列 運算元量 -> 運算量 引數 -> 參數 * 聯絡 -> 關聯 * 麵試 -> 面試 * 面向物件 -> 物件導向 歸併排序 -> 合併排序 范式 -> 範式 * Fix 算法 -> 演算法 * 錶示 -> 表示 反碼 -> 一補數 補碼 -> 二補數 列列尾部 -> 佇列尾部 區域性性 -> 區域性 一摞 -> 一疊 * Synchronize with main branch * 賬號 -> 帳號 推匯 -> 推導 * Sync with main branch * First commit * Update mkdocs.yml * Translate all the docs to traditional Chinese * Translate the code files. * Translate the docker file * Fix mkdocs.yml * Translate all the figures from SC to TC * 二叉搜尋樹 -> 二元搜尋樹 * Update terminology * 构造函数/构造方法 -> 建構子 异或 -> 互斥或 * 擴充套件 -> 擴展 * constant - 常量 - 常數 * 類 -> 類別 * AVL -> AVL 樹 * 數組 -> 陣列 * 係統 -> 系統 斐波那契數列 -> 費波那契數列 運算元量 -> 運算量 引數 -> 參數 * 聯絡 -> 關聯 * 麵試 -> 面試 * 面向物件 -> 物件導向 歸併排序 -> 合併排序 范式 -> 範式 * Fix 算法 -> 演算法 * 錶示 -> 表示 反碼 -> 一補數 補碼 -> 二補數 列列尾部 -> 佇列尾部 區域性性 -> 區域性 一摞 -> 一疊 * Synchronize with main branch * 賬號 -> 帳號 推匯 -> 推導 * Sync with main branch * Update terminology.md * 操作数量(num. of operations)-> 操作數量 * 字首和->前綴和 * Update figures * 歸 -> 迴 記憶體洩漏 -> 記憶體流失 * Fix the bug of the file filter * 支援 -> 支持 Add zh-Hant/README.md * Add the zh-Hant chapter covers. Bug fixes. * 外掛 -> 擴充功能 * Add the landing page for zh-Hant version * Unify the font of the chapter covers for the zh, en, and zh-Hant version * Move zh-Hant/ to zh-hant/ * Translate terminology.md to traditional Chinese
129 lines
6.6 KiB
Markdown
Executable file
129 lines
6.6 KiB
Markdown
Executable file
# 二元搜尋樹
|
||
|
||
如下圖所示,<u>二元搜尋樹(binary search tree)</u>滿足以下條件。
|
||
|
||
1. 對於根節點,左子樹中所有節點的值 $<$ 根節點的值 $<$ 右子樹中所有節點的值。
|
||
2. 任意節點的左、右子樹也是二元搜尋樹,即同樣滿足條件 `1.` 。
|
||
|
||
![二元搜尋樹](binary_search_tree.assets/binary_search_tree.png)
|
||
|
||
## 二元搜尋樹的操作
|
||
|
||
我們將二元搜尋樹封裝為一個類別 `BinarySearchTree` ,並宣告一個成員變數 `root` ,指向樹的根節點。
|
||
|
||
### 查詢節點
|
||
|
||
給定目標節點值 `num` ,可以根據二元搜尋樹的性質來查詢。如下圖所示,我們宣告一個節點 `cur` ,從二元樹的根節點 `root` 出發,迴圈比較節點值 `cur.val` 和 `num` 之間的大小關係。
|
||
|
||
- 若 `cur.val < num` ,說明目標節點在 `cur` 的右子樹中,因此執行 `cur = cur.right` 。
|
||
- 若 `cur.val > num` ,說明目標節點在 `cur` 的左子樹中,因此執行 `cur = cur.left` 。
|
||
- 若 `cur.val = num` ,說明找到目標節點,跳出迴圈並返回該節點。
|
||
|
||
=== "<1>"
|
||
![二元搜尋樹查詢節點示例](binary_search_tree.assets/bst_search_step1.png)
|
||
|
||
=== "<2>"
|
||
![bst_search_step2](binary_search_tree.assets/bst_search_step2.png)
|
||
|
||
=== "<3>"
|
||
![bst_search_step3](binary_search_tree.assets/bst_search_step3.png)
|
||
|
||
=== "<4>"
|
||
![bst_search_step4](binary_search_tree.assets/bst_search_step4.png)
|
||
|
||
二元搜尋樹的查詢操作與二分搜尋演算法的工作原理一致,都是每輪排除一半情況。迴圈次數最多為二元樹的高度,當二元樹平衡時,使用 $O(\log n)$ 時間。示例程式碼如下:
|
||
|
||
```src
|
||
[file]{binary_search_tree}-[class]{binary_search_tree}-[func]{search}
|
||
```
|
||
|
||
### 插入節點
|
||
|
||
給定一個待插入元素 `num` ,為了保持二元搜尋樹“左子樹 < 根節點 < 右子樹”的性質,插入操作流程如下圖所示。
|
||
|
||
1. **查詢插入位置**:與查詢操作相似,從根節點出發,根據當前節點值和 `num` 的大小關係迴圈向下搜尋,直到越過葉節點(走訪至 `None` )時跳出迴圈。
|
||
2. **在該位置插入節點**:初始化節點 `num` ,將該節點置於 `None` 的位置。
|
||
|
||
![在二元搜尋樹中插入節點](binary_search_tree.assets/bst_insert.png)
|
||
|
||
在程式碼實現中,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
||
|
||
- 二元搜尋樹不允許存在重複節點,否則將違反其定義。因此,若待插入節點在樹中已存在,則不執行插入,直接返回。
|
||
- 為了實現插入節點,我們需要藉助節點 `pre` 儲存上一輪迴圈的節點。這樣在走訪至 `None` 時,我們可以獲取到其父節點,從而完成節點插入操作。
|
||
|
||
```src
|
||
[file]{binary_search_tree}-[class]{binary_search_tree}-[func]{insert}
|
||
```
|
||
|
||
與查詢節點相同,插入節點使用 $O(\log n)$ 時間。
|
||
|
||
### 刪除節點
|
||
|
||
先在二元樹中查詢到目標節點,再將其刪除。與插入節點類似,我們需要保證在刪除操作完成後,二元搜尋樹的“左子樹 < 根節點 < 右子樹”的性質仍然滿足。因此,我們根據目標節點的子節點數量,分 0、1 和 2 三種情況,執行對應的刪除節點操作。
|
||
|
||
如下圖所示,當待刪除節點的度為 $0$ 時,表示該節點是葉節點,可以直接刪除。
|
||
|
||
![在二元搜尋樹中刪除節點(度為 0 )](binary_search_tree.assets/bst_remove_case1.png)
|
||
|
||
如下圖所示,當待刪除節點的度為 $1$ 時,將待刪除節點替換為其子節點即可。
|
||
|
||
![在二元搜尋樹中刪除節點(度為 1 )](binary_search_tree.assets/bst_remove_case2.png)
|
||
|
||
當待刪除節點的度為 $2$ 時,我們無法直接刪除它,而需要使用一個節點替換該節點。由於要保持二元搜尋樹“左子樹 $<$ 根節點 $<$ 右子樹”的性質,**因此這個節點可以是右子樹的最小節點或左子樹的最大節點**。
|
||
|
||
假設我們選擇右子樹的最小節點(中序走訪的下一個節點),則刪除操作流程如下圖所示。
|
||
|
||
1. 找到待刪除節點在“中序走訪序列”中的下一個節點,記為 `tmp` 。
|
||
2. 用 `tmp` 的值覆蓋待刪除節點的值,並在樹中遞迴刪除節點 `tmp` 。
|
||
|
||
=== "<1>"
|
||
![在二元搜尋樹中刪除節點(度為 2 )](binary_search_tree.assets/bst_remove_case3_step1.png)
|
||
|
||
=== "<2>"
|
||
![bst_remove_case3_step2](binary_search_tree.assets/bst_remove_case3_step2.png)
|
||
|
||
=== "<3>"
|
||
![bst_remove_case3_step3](binary_search_tree.assets/bst_remove_case3_step3.png)
|
||
|
||
=== "<4>"
|
||
![bst_remove_case3_step4](binary_search_tree.assets/bst_remove_case3_step4.png)
|
||
|
||
刪除節點操作同樣使用 $O(\log n)$ 時間,其中查詢待刪除節點需要 $O(\log n)$ 時間,獲取中序走訪後繼節點需要 $O(\log n)$ 時間。示例程式碼如下:
|
||
|
||
```src
|
||
[file]{binary_search_tree}-[class]{binary_search_tree}-[func]{remove}
|
||
```
|
||
|
||
### 中序走訪有序
|
||
|
||
如下圖所示,二元樹的中序走訪遵循“左 $\rightarrow$ 根 $\rightarrow$ 右”的走訪順序,而二元搜尋樹滿足“左子節點 $<$ 根節點 $<$ 右子節點”的大小關係。
|
||
|
||
這意味著在二元搜尋樹中進行中序走訪時,總是會優先走訪下一個最小節點,從而得出一個重要性質:**二元搜尋樹的中序走訪序列是升序的**。
|
||
|
||
利用中序走訪升序的性質,我們在二元搜尋樹中獲取有序資料僅需 $O(n)$ 時間,無須進行額外的排序操作,非常高效。
|
||
|
||
![二元搜尋樹的中序走訪序列](binary_search_tree.assets/bst_inorder_traversal.png)
|
||
|
||
## 二元搜尋樹的效率
|
||
|
||
給定一組資料,我們考慮使用陣列或二元搜尋樹儲存。觀察下表,二元搜尋樹的各項操作的時間複雜度都是對數階,具有穩定且高效的效能。只有在高頻新增、低頻查詢刪除資料的場景下,陣列比二元搜尋樹的效率更高。
|
||
|
||
<p align="center"> 表 <id> 陣列與搜尋樹的效率對比 </p>
|
||
|
||
| | 無序陣列 | 二元搜尋樹 |
|
||
| -------- | -------- | ----------- |
|
||
| 查詢元素 | $O(n)$ | $O(\log n)$ |
|
||
| 插入元素 | $O(1)$ | $O(\log n)$ |
|
||
| 刪除元素 | $O(n)$ | $O(\log n)$ |
|
||
|
||
在理想情況下,二元搜尋樹是“平衡”的,這樣就可以在 $\log n$ 輪迴圈內查詢任意節點。
|
||
|
||
然而,如果我們在二元搜尋樹中不斷地插入和刪除節點,可能導致二元樹退化為下圖所示的鏈結串列,這時各種操作的時間複雜度也會退化為 $O(n)$ 。
|
||
|
||
![二元搜尋樹退化](binary_search_tree.assets/bst_degradation.png)
|
||
|
||
## 二元搜尋樹常見應用
|
||
|
||
- 用作系統中的多級索引,實現高效的查詢、插入、刪除操作。
|
||
- 作為某些搜尋演算法的底層資料結構。
|
||
- 用於儲存資料流,以保持其有序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