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algo/docs/chapter_data_structure/summary.md
Yudong Jin 3f4220de81
Bug fixes and improvements (#1380)
* preorder, inorder, postorder -> pre-order, in-order, post-order

* Bug fixes

* Bug fixes

* Update what_is_dsa.md

* Sync zh and zh-hant versions

* Sync zh and zh-hant versions.

* Update performance_evaluation.md and time_complexity.md

* Add @khoaxuantu to the landing page.

* Sync zh and zh-hant versions

* Add @ khoaxuantu to the landing page of zh-hant and en versions.
2024-05-31 16:39:06 +08:00

5.8 KiB
Raw Permalink Blame History

小结

重点回顾

  • 数据结构可以从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两个角度进行分类。逻辑结构描述了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而物理结构描述了数据在计算机内存中的存储方式。
  • 常见的逻辑结构包括线性、树状和网状等。通常我们根据逻辑结构将数据结构分为线性(数组、链表、栈、队列)和非线性(树、图、堆)两种。哈希表的实现可能同时包含线性数据结构和非线性数据结构。
  • 当程序运行时,数据被存储在计算机内存中。每个内存空间都拥有对应的内存地址,程序通过这些内存地址访问数据。
  • 物理结构主要分为连续空间存储(数组)和分散空间存储(链表)。所有数据结构都是由数组、链表或两者的组合实现的。
  • 计算机中的基本数据类型包括整数 byteshortintlong ,浮点数 floatdouble ,字符 char 和布尔 bool 。它们的取值范围取决于占用空间大小和表示方式。
  • 原码、反码和补码是在计算机中编码数字的三种方法,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换。整数的原码的最高位是符号位,其余位是数字的值。
  • 整数在计算机中是以补码的形式存储的。在补码表示下,计算机可以对正数和负数的加法一视同仁,不需要为减法操作单独设计特殊的硬件电路,并且不存在正负零歧义的问题。
  • 浮点数的编码由 1 位符号位、8 位指数位和 23 位分数位构成。由于存在指数位,因此浮点数的取值范围远大于整数,代价是牺牲了精度。
  • ASCII 码是最早出现的英文字符集,长度为 1 字节,共收录 127 个字符。GBK 字符集是常用的中文字符集共收录两万多个汉字。Unicode 致力于提供一个完整的字符集标准,收录世界上各种语言的字符,从而解决由于字符编码方法不一致而导致的乱码问题。
  • UTF-8 是最受欢迎的 Unicode 编码方法通用性非常好。它是一种变长的编码方法具有很好的扩展性有效提升了存储空间的使用效率。UTF-16 和 UTF-32 是等长的编码方法。在编码中文时UTF-16 占用的空间比 UTF-8 更小。Java 和 C# 等编程语言默认使用 UTF-16 编码。

Q & A

Q:为什么哈希表同时包含线性数据结构和非线性数据结构?

哈希表底层是数组,而为了解决哈希冲突,我们可能会使用“链式地址”(后续“哈希冲突”章节会讲):数组中每个桶指向一个链表,当链表长度超过一定阈值时,又可能被转化为树(通常为红黑树)。

从存储的角度来看,哈希表的底层是数组,其中每一个桶槽位可能包含一个值,也可能包含一个链表或一棵树。因此,哈希表可能同时包含线性数据结构(数组、链表)和非线性数据结构(树)。

Qchar 类型的长度是 1 字节吗?

char 类型的长度由编程语言采用的编码方法决定。例如Java、JavaScript、TypeScript、C# 都采用 UTF-16 编码(保存 Unicode 码点),因此 char 类型的长度为 2 字节。

Q:基于数组实现的数据结构也称“静态数据结构” 是否有歧义?栈也可以进行出栈和入栈等操作,这些操作都是“动态”的。

栈确实可以实现动态的数据操作,但数据结构仍然是“静态”(长度不可变)的。尽管基于数组的数据结构可以动态地添加或删除元素,但它们的容量是固定的。如果数据量超出了预分配的大小,就需要创建一个新的更大的数组,并将旧数组的内容复制到新数组中。

Q:在构建栈(队列)的时候,未指定它的大小,为什么它们是“静态数据结构”呢?

在高级编程语言中我们无须人工指定栈队列的初始容量这个工作由类内部自动完成。例如Java 的 ArrayList 的初始容量通常为 10。另外扩容操作也是自动实现的。详见后续的“列表”章节。

Q:原码转补码的方法是“先取反后加 1”那么补码转原码应该是逆运算“先减 1 后取反”,而补码转原码也一样可以通过“先取反后加 1”得到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原码和补码的相互转换实际上是计算“补数”的过程。我们先给出补数的定义:假设 a + b = c ,那么我们称 abc 的补数,反之也称 bac 的补数。

给定一个 n = 4 位长度的二进制数 0010 ,如果将这个数字看作原码(不考虑符号位),那么它的补码需通过“先取反后加 1”得到

$$ 0010 \rightarrow 1101 \rightarrow 1110

我们会发现,原码和补码的和是 0010 + 1110 = 10000 ,也就是说,补码 1110 是原码 001010000 的“补数”。这意味着上述“先取反后加 1”实际上是计算到 10000 的补数的过程

那么,补码 111010000 的“补数”是多少呢?我们依然可以用“先取反后加 1”得到它

$$ 1110 \rightarrow 0001 \rightarrow 0010

换句话说,原码和补码互为对方到 10000 的“补数”,因此“原码转补码”和“补码转原码”可以用相同的操作(先取反后加 1 )实现。

当然,我们也可以用逆运算来求补码 1110 的原码,即“先减 1 后取反”:

$$ 1110 \rightarrow 1101 \rightarrow 0010

总结来看,“先取反后加 1”和“先减 1 后取反”这两种运算都是在计算到 10000 的补数,它们是等价的。

本质上看,“取反”操作实际上是求到 1111 的补数(因为恒有 原码 + 反码 = 1111);而在反码基础上再加 1 得到的补码,就是到 10000 的补数。

上述以 n = 4 为例,其可被推广至任意位数的二进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