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Zig code blocks.

This commit is contained in:
Yudong Jin 2023-02-01 22:03:04 +08:00
parent 6cd6d5589e
commit 7ce7386bab
25 changed files with 599 additions and 0 deletions

View file

@ -89,6 +89,12 @@ comments: true
let nums = [1, 3, 2, 5, 4] let nums = [1, 3, 2, 5, 4]
``` ```
=== "Zig"
```zig title="array.zig"
```
## 4.1.1. 数组优点 ## 4.1.1. 数组优点
**在数组中访问元素非常高效**。这是因为在数组中,计算元素的内存地址非常容易。给定数组首个元素的地址、和一个元素的索引,利用以下公式可以直接计算得到该元素的内存地址,从而直接访问此元素。 **在数组中访问元素非常高效**。这是因为在数组中,计算元素的内存地址非常容易。给定数组首个元素的地址、和一个元素的索引,利用以下公式可以直接计算得到该元素的内存地址,从而直接访问此元素。
@ -217,6 +223,12 @@ elementAddr = firtstElementAddr + elementLength * elementIndex
} }
``` ```
=== "Zig"
```zig title="array.zig"
```
## 4.1.2. 数组缺点 ## 4.1.2. 数组缺点
**数组在初始化后长度不可变**。由于系统无法保证数组之后的内存空间是可用的,因此数组长度无法扩展。而若希望扩容数组,则需新建一个数组,然后把原数组元素依次拷贝到新数组,在数组很大的情况下,这是非常耗时的。 **数组在初始化后长度不可变**。由于系统无法保证数组之后的内存空间是可用的,因此数组长度无法扩展。而若希望扩容数组,则需新建一个数组,然后把原数组元素依次拷贝到新数组,在数组很大的情况下,这是非常耗时的。
@ -359,6 +371,12 @@ elementAddr = firtstElementAddr + elementLength * elementIndex
} }
``` ```
=== "Zig"
```zig title="array.zig"
```
**数组中插入或删除元素效率低下**。假设我们想要在数组中间某位置插入一个元素,由于数组元素在内存中是“紧挨着的”,它们之间没有空间再放任何数据。因此,我们不得不将此索引之后的所有元素都向后移动一位,然后再把元素赋值给该索引。删除元素也是类似,需要把此索引之后的元素都向前移动一位。总体看有以下缺点: **数组中插入或删除元素效率低下**。假设我们想要在数组中间某位置插入一个元素,由于数组元素在内存中是“紧挨着的”,它们之间没有空间再放任何数据。因此,我们不得不将此索引之后的所有元素都向后移动一位,然后再把元素赋值给该索引。删除元素也是类似,需要把此索引之后的元素都向前移动一位。总体看有以下缺点:
- **时间复杂度高**:数组的插入和删除的平均时间复杂度均为 $O(N)$ ,其中 $N$ 为数组长度。 - **时间复杂度高**:数组的插入和删除的平均时间复杂度均为 $O(N)$ ,其中 $N$ 为数组长度。
@ -551,6 +569,12 @@ elementAddr = firtstElementAddr + elementLength * elementIndex
} }
``` ```
=== "Zig"
```zig title="array.zig"
```
## 4.1.3. 数组常用操作 ## 4.1.3. 数组常用操作
**数组遍历**。以下介绍两种常用的遍历方法。 **数组遍历**。以下介绍两种常用的遍历方法。
@ -693,6 +717,12 @@ elementAddr = firtstElementAddr + elementLength * elementIndex
} }
``` ```
=== "Zig"
```zig title="array.zig"
```
**数组查找**。通过遍历数组,查找数组内的指定元素,并输出对应索引。 **数组查找**。通过遍历数组,查找数组内的指定元素,并输出对应索引。
=== "Java" === "Java"
@ -809,6 +839,12 @@ elementAddr = firtstElementAddr + elementLength * elementIndex
} }
``` ```
=== "Zig"
```zig title="array.zig"
```
## 4.1.4. 数组典型应用 ## 4.1.4. 数组典型应用
**随机访问**。如果我们想要随机抽取一些样本,那么可以用数组存储,并生成一个随机序列,根据索引实现样本的随机抽取。 **随机访问**。如果我们想要随机抽取一些样本,那么可以用数组存储,并生成一个随机序列,根据索引实现样本的随机抽取。

View file

@ -126,6 +126,12 @@ comments: true
} }
``` ```
=== "Zig"
```zig title=""
```
**尾结点指向什么?** 我们一般将链表的最后一个结点称为「尾结点」,其指向的是「空」,在 Java / C++ / Python 中分别记为 `null` / `nullptr` / `None` 。在不引起歧义下,本书都使用 `null` 来表示空。 **尾结点指向什么?** 我们一般将链表的最后一个结点称为「尾结点」,其指向的是「空」,在 Java / C++ / Python 中分别记为 `null` / `nullptr` / `None` 。在不引起歧义下,本书都使用 `null` 来表示空。
**链表初始化方法**。建立链表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初始化各个结点对象,第二步是构建引用指向关系。完成后,即可以从链表的首个结点(即头结点)出发,访问其余所有的结点。 **链表初始化方法**。建立链表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初始化各个结点对象,第二步是构建引用指向关系。完成后,即可以从链表的首个结点(即头结点)出发,访问其余所有的结点。
@ -277,6 +283,12 @@ comments: true
n3.next = n4 n3.next = n4
``` ```
=== "Zig"
```zig title="linked_list.zig"
```
## 4.2.1. 链表优点 ## 4.2.1. 链表优点
**在链表中,插入与删除结点的操作效率高**。例如,如果想在链表中间的两个结点 `A` , `B` 之间插入一个新结点 `P` ,我们只需要改变两个结点指针即可,时间复杂度为 $O(1)$ ,相比数组的插入操作高效很多。在链表中删除某个结点也很方便,只需要改变一个结点指针即可。 **在链表中,插入与删除结点的操作效率高**。例如,如果想在链表中间的两个结点 `A` , `B` 之间插入一个新结点 `P` ,我们只需要改变两个结点指针即可,时间复杂度为 $O(1)$ ,相比数组的插入操作高效很多。在链表中删除某个结点也很方便,只需要改变一个结点指针即可。
@ -465,6 +477,12 @@ comments: true
} }
``` ```
=== "Zig"
```zig title="linked_list.zig"
```
## 4.2.2. 链表缺点 ## 4.2.2. 链表缺点
**链表访问结点效率低**。上节提到,数组可以在 $O(1)$ 时间下访问任意元素,但链表无法直接访问任意结点。这是因为计算机需要从头结点出发,一个一个地向后遍历到目标结点。例如,倘若想要访问链表索引为 `index` (即第 `index + 1` 个)的结点,那么需要 `index` 次访问操作。 **链表访问结点效率低**。上节提到,数组可以在 $O(1)$ 时间下访问任意元素,但链表无法直接访问任意结点。这是因为计算机需要从头结点出发,一个一个地向后遍历到目标结点。例如,倘若想要访问链表索引为 `index` (即第 `index + 1` 个)的结点,那么需要 `index` 次访问操作。
@ -591,6 +609,12 @@ comments: true
} }
``` ```
=== "Zig"
```zig title="linked_list.zig"
```
**链表的内存占用多**。链表以结点为单位,每个结点除了保存值外,还需额外保存指针(引用)。这意味着同样数据量下,链表比数组需要占用更多内存空间。 **链表的内存占用多**。链表以结点为单位,每个结点除了保存值外,还需额外保存指针(引用)。这意味着同样数据量下,链表比数组需要占用更多内存空间。
## 4.2.3. 链表常用操作 ## 4.2.3. 链表常用操作
@ -736,6 +760,12 @@ comments: true
} }
``` ```
=== "Zig"
```zig title="linked_list.zig"
```
## 4.2.4. 常见链表类型 ## 4.2.4. 常见链表类型
**单向链表**。即上述介绍的普通链表。单向链表的结点有「值」和指向下一结点的「指针(引用)」两项数据。我们将首个结点称为头结点,尾结点指向 `null` **单向链表**。即上述介绍的普通链表。单向链表的结点有「值」和指向下一结点的「指针(引用)」两项数据。我们将首个结点称为头结点,尾结点指向 `null`
@ -864,6 +894,12 @@ comments: true
} }
``` ```
=== "Zig"
```zig title=""
```
![linkedlist_common_types](linked_list.assets/linkedlist_common_types.png) ![linkedlist_common_types](linked_list.assets/linkedlist_common_types.png)
<p align="center"> Fig. 常见链表类型 </p> <p align="center"> Fig. 常见链表类型 </p>

View file

@ -101,6 +101,12 @@ comments: true
var list = [1, 3, 2, 5, 4] var list = [1, 3, 2, 5, 4]
``` ```
=== "Zig"
```zig title="list.zig"
```
**访问与更新元素**。列表的底层数据结构是数组,因此可以在 $O(1)$ 时间内访问与更新元素,效率很高。 **访问与更新元素**。列表的底层数据结构是数组,因此可以在 $O(1)$ 时间内访问与更新元素,效率很高。
=== "Java" === "Java"
@ -189,6 +195,12 @@ comments: true
list[1] = 0 // 将索引 1 处的元素更新为 0 list[1] = 0 // 将索引 1 处的元素更新为 0
``` ```
=== "Zig"
```zig title="list.zig"
```
**在列表中添加、插入、删除元素**。相对于数组,列表可以自由地添加与删除元素。在列表尾部添加元素的时间复杂度为 $O(1)$ ,但是插入与删除元素的效率仍与数组一样低,时间复杂度为 $O(N)$ 。 **在列表中添加、插入、删除元素**。相对于数组,列表可以自由地添加与删除元素。在列表尾部添加元素的时间复杂度为 $O(1)$ ,但是插入与删除元素的效率仍与数组一样低,时间复杂度为 $O(N)$ 。
=== "Java" === "Java"
@ -357,6 +369,12 @@ comments: true
list.remove(at: 3) // 删除索引 3 处的元素 list.remove(at: 3) // 删除索引 3 处的元素
``` ```
=== "Zig"
```zig title="list.zig"
```
**遍历列表**。与数组一样,列表可以使用索引遍历,也可以使用 `for-each` 直接遍历。 **遍历列表**。与数组一样,列表可以使用索引遍历,也可以使用 `for-each` 直接遍历。
=== "Java" === "Java"
@ -493,6 +511,12 @@ comments: true
} }
``` ```
=== "Zig"
```zig title="list.zig"
```
**拼接两个列表**。再创建一个新列表 `list1` ,我们可以将其中一个列表拼接到另一个的尾部。 **拼接两个列表**。再创建一个新列表 `list1` ,我们可以将其中一个列表拼接到另一个的尾部。
=== "Java" === "Java"
@ -566,6 +590,12 @@ comments: true
list.append(contentsOf: list1) // 将列表 list1 拼接到 list 之后 list.append(contentsOf: list1) // 将列表 list1 拼接到 list 之后
``` ```
=== "Zig"
```zig title="list.zig"
```
**排序列表**。排序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完成列表排序后,我们就可以使用在数组类算法题中经常考察的「二分查找」和「双指针」算法了。 **排序列表**。排序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完成列表排序后,我们就可以使用在数组类算法题中经常考察的「二分查找」和「双指针」算法了。
=== "Java" === "Java"
@ -630,6 +660,12 @@ comments: true
list.sort() // 排序后,列表元素从小到大排列 list.sort() // 排序后,列表元素从小到大排列
``` ```
=== "Zig"
```zig title="list.zig"
```
## 4.3.2. 列表简易实现 * ## 4.3.2. 列表简易实现 *
为了帮助加深对列表的理解,我们在此提供一个列表的简易版本的实现。需要关注三个核心点: 为了帮助加深对列表的理解,我们在此提供一个列表的简易版本的实现。需要关注三个核心点:
@ -1399,3 +1435,9 @@ comments: true
} }
} }
``` ```
=== "Zig"
```zig title="my_list.zig"
```

View file

@ -202,6 +202,12 @@ comments: true
} }
``` ```
=== "Zig"
```zig title=""
```
## 2.3.2. 推算方法 ## 2.3.2. 推算方法
空间复杂度的推算方法和时间复杂度总体类似,只是从统计“计算操作数量”变为统计“使用空间大小”。与时间复杂度不同的是,**我们一般只关注「最差空间复杂度」**。这是因为内存空间是一个硬性要求,我们必须保证在所有输入数据下都有足够的内存空间预留。 空间复杂度的推算方法和时间复杂度总体类似,只是从统计“计算操作数量”变为统计“使用空间大小”。与时间复杂度不同的是,**我们一般只关注「最差空间复杂度」**。这是因为内存空间是一个硬性要求,我们必须保证在所有输入数据下都有足够的内存空间预留。
@ -301,6 +307,12 @@ comments: true
} }
``` ```
=== "Zig"
```zig title=""
```
**在递归函数中,需要注意统计栈帧空间**。例如函数 `loop()`,在循环中调用了 $n$ 次 `function()` ,每轮中的 `function()` 都返回并释放了栈帧空间,因此空间复杂度仍为 $O(1)$ 。而递归函数 `recur()` 在运行中会同时存在 $n$ 个未返回的 `recur()` ,从而使用 $O(n)$ 的栈帧空间。 **在递归函数中,需要注意统计栈帧空间**。例如函数 `loop()`,在循环中调用了 $n$ 次 `function()` ,每轮中的 `function()` 都返回并释放了栈帧空间,因此空间复杂度仍为 $O(1)$ 。而递归函数 `recur()` 在运行中会同时存在 $n$ 个未返回的 `recur()` ,从而使用 $O(n)$ 的栈帧空间。
=== "Java" === "Java"
@ -452,6 +464,12 @@ comments: true
} }
``` ```
=== "Zig"
```zig title=""
```
## 2.3.3. 常见类型 ## 2.3.3. 常见类型
设输入数据大小为 $n$ ,常见的空间复杂度类型有(从低到高排列) 设输入数据大小为 $n$ ,常见的空间复杂度类型有(从低到高排列)
@ -622,6 +640,12 @@ $$
} }
``` ```
=== "Zig"
```zig title="space_complexity.zig"
```
### 线性阶 $O(n)$ ### 线性阶 $O(n)$
线性阶常见于元素数量与 $n$ 成正比的数组、链表、栈、队列等。 线性阶常见于元素数量与 $n$ 成正比的数组、链表、栈、队列等。
@ -754,6 +778,12 @@ $$
} }
``` ```
=== "Zig"
```zig title="space_complexity.zig"
```
以下递归函数会同时存在 $n$ 个未返回的 `algorithm()` 函数,使用 $O(n)$ 大小的栈帧空间。 以下递归函数会同时存在 $n$ 个未返回的 `algorithm()` 函数,使用 $O(n)$ 大小的栈帧空间。
=== "Java" === "Java"
@ -844,6 +874,12 @@ $$
} }
``` ```
=== "Zig"
```zig title="space_complexity.zig"
```
![space_complexity_recursive_linear](space_complexity.assets/space_complexity_recursive_linear.png) ![space_complexity_recursive_linear](space_complexity.assets/space_complexity_recursive_linear.png)
<p align="center"> Fig. 递归函数产生的线性阶空间复杂度 </p> <p align="center"> Fig. 递归函数产生的线性阶空间复杂度 </p>
@ -961,6 +997,12 @@ $$
} }
``` ```
=== "Zig"
```zig title="space_complexity.zig"
```
在以下递归函数中,同时存在 $n$ 个未返回的 `algorithm()` ,并且每个函数中都初始化了一个数组,长度分别为 $n, n-1, n-2, ..., 2, 1$ ,平均长度为 $\frac{n}{2}$ ,因此总体使用 $O(n^2)$ 空间。 在以下递归函数中,同时存在 $n$ 个未返回的 `algorithm()` ,并且每个函数中都初始化了一个数组,长度分别为 $n, n-1, n-2, ..., 2, 1$ ,平均长度为 $\frac{n}{2}$ ,因此总体使用 $O(n^2)$ 空间。
=== "Java" === "Java"
@ -1058,6 +1100,12 @@ $$
} }
``` ```
=== "Zig"
```zig title="space_complexity.zig"
```
![space_complexity_recursive_quadratic](space_complexity.assets/space_complexity_recursive_quadratic.png) ![space_complexity_recursive_quadratic](space_complexity.assets/space_complexity_recursive_quadratic.png)
<p align="center"> Fig. 递归函数产生的平方阶空间复杂度 </p> <p align="center"> Fig. 递归函数产生的平方阶空间复杂度 </p>
@ -1166,6 +1214,12 @@ $$
} }
``` ```
=== "Zig"
```zig title="space_complexity.zig"
```
![space_complexity_exponential](space_complexity.assets/space_complexity_exponential.png) ![space_complexity_exponential](space_complexity.assets/space_complexity_exponential.png)
<p align="center"> Fig. 满二叉树下的指数阶空间复杂度 </p> <p align="center"> Fig. 满二叉树下的指数阶空间复杂度 </p>

View file

@ -175,6 +175,12 @@ comments: true
} }
``` ```
=== "Zig"
```zig title="leetcode_two_sum.zig"
```
### 方法二:辅助哈希表 ### 方法二:辅助哈希表
时间复杂度 $O(N)$ ,空间复杂度 $O(N)$ ,属于「空间换时间」。 时间复杂度 $O(N)$ ,空间复杂度 $O(N)$ ,属于「空间换时间」。
@ -337,3 +343,9 @@ comments: true
return [0] return [0]
} }
``` ```
=== "Zig"
```zig title="leetcode_two_sum.zig"
```

View file

@ -153,6 +153,12 @@ $$
} }
``` ```
=== "Zig"
```zig title=""
```
但实际上, **统计算法的运行时间既不合理也不现实**。首先,我们不希望预估时间和运行平台绑定,毕竟算法需要跑在各式各样的平台之上。其次,我们很难获知每一种操作的运行时间,这为预估过程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但实际上, **统计算法的运行时间既不合理也不现实**。首先,我们不希望预估时间和运行平台绑定,毕竟算法需要跑在各式各样的平台之上。其次,我们很难获知每一种操作的运行时间,这为预估过程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 2.2.2. 统计时间增长趋势 ## 2.2.2. 统计时间增长趋势
@ -357,6 +363,12 @@ $$
} }
``` ```
=== "Zig"
```zig title=""
```
![time_complexity_first_example](time_complexity.assets/time_complexity_first_example.png) ![time_complexity_first_example](time_complexity.assets/time_complexity_first_example.png)
<p align="center"> Fig. 算法 A, B, C 的时间增长趋势 </p> <p align="center"> Fig. 算法 A, B, C 的时间增长趋势 </p>
@ -503,6 +515,12 @@ $$
} }
``` ```
=== "Zig"
```zig title=""
```
$T(n)$ 是个一次函数,说明时间增长趋势是线性的,因此易得时间复杂度是线性阶。 $T(n)$ 是个一次函数,说明时间增长趋势是线性的,因此易得时间复杂度是线性阶。
我们将线性阶的时间复杂度记为 $O(n)$ ,这个数学符号被称为「大 $O$ 记号 Big-$O$ Notation」代表函数 $T(n)$ 的「渐近上界 asymptotic upper bound」。 我们将线性阶的时间复杂度记为 $O(n)$ ,这个数学符号被称为「大 $O$ 记号 Big-$O$ Notation」代表函数 $T(n)$ 的「渐近上界 asymptotic upper bound」。
@ -725,6 +743,12 @@ $$
} }
``` ```
=== "Zig"
```zig title=""
```
### 2) 判断渐近上界 ### 2) 判断渐近上界
**时间复杂度由多项式 $T(n)$ 中最高阶的项来决定**。这是因为在 $n$ 趋于无穷大时,最高阶的项将处于主导作用,其它项的影响都可以被忽略。 **时间复杂度由多项式 $T(n)$ 中最高阶的项来决定**。这是因为在 $n$ 趋于无穷大时,最高阶的项将处于主导作用,其它项的影响都可以被忽略。
@ -887,6 +911,12 @@ $$
} }
``` ```
=== "Zig"
```zig title="time_complexity.zig"
```
### 线性阶 $O(n)$ ### 线性阶 $O(n)$
线性阶的操作数量相对输入数据大小成线性级别增长。线性阶常出现于单层循环。 线性阶的操作数量相对输入数据大小成线性级别增长。线性阶常出现于单层循环。
@ -1000,6 +1030,12 @@ $$
} }
``` ```
=== "Zig"
```zig title="time_complexity.zig"
```
「遍历数组」和「遍历链表」等操作,时间复杂度都为 $O(n)$ ,其中 $n$ 为数组或链表的长度。 「遍历数组」和「遍历链表」等操作,时间复杂度都为 $O(n)$ ,其中 $n$ 为数组或链表的长度。
!!! tip !!! tip
@ -1132,6 +1168,12 @@ $$
} }
``` ```
=== "Zig"
```zig title="time_complexity.zig"
```
### 平方阶 $O(n^2)$ ### 平方阶 $O(n^2)$
平方阶的操作数量相对输入数据大小成平方级别增长。平方阶常出现于嵌套循环,外层循环和内层循环都为 $O(n)$ ,总体为 $O(n^2)$ 。 平方阶的操作数量相对输入数据大小成平方级别增长。平方阶常出现于嵌套循环,外层循环和内层循环都为 $O(n)$ ,总体为 $O(n^2)$ 。
@ -1280,6 +1322,12 @@ $$
} }
``` ```
=== "Zig"
```zig title="time_complexity.zig"
```
![time_complexity_constant_linear_quadratic](time_complexity.assets/time_complexity_constant_linear_quadratic.png) ![time_complexity_constant_linear_quadratic](time_complexity.assets/time_complexity_constant_linear_quadratic.png)
<p align="center"> Fig. 常数阶、线性阶、平方阶的时间复杂度 </p> <p align="center"> Fig. 常数阶、线性阶、平方阶的时间复杂度 </p>
@ -1500,6 +1548,12 @@ $$
} }
``` ```
=== "Zig"
```zig title="time_complexity.zig"
```
### 指数阶 $O(2^n)$ ### 指数阶 $O(2^n)$
!!! note !!! note
@ -1675,6 +1729,12 @@ $$
} }
``` ```
=== "Zig"
```zig title="time_complexity.zig"
```
![time_complexity_exponential](time_complexity.assets/time_complexity_exponential.png) ![time_complexity_exponential](time_complexity.assets/time_complexity_exponential.png)
<p align="center"> Fig. 指数阶的时间复杂度 </p> <p align="center"> Fig. 指数阶的时间复杂度 </p>
@ -1776,6 +1836,12 @@ $$
} }
``` ```
=== "Zig"
```zig title="time_complexity.zig"
```
### 对数阶 $O(\log n)$ ### 对数阶 $O(\log n)$
对数阶与指数阶正好相反,后者反映“每轮增加到两倍的情况”,而前者反映“每轮缩减到一半的情况”。对数阶仅次于常数阶,时间增长得很慢,是理想的时间复杂度。 对数阶与指数阶正好相反,后者反映“每轮增加到两倍的情况”,而前者反映“每轮缩减到一半的情况”。对数阶仅次于常数阶,时间增长得很慢,是理想的时间复杂度。
@ -1911,6 +1977,12 @@ $$
} }
``` ```
=== "Zig"
```zig title="time_complexity.zig"
```
![time_complexity_logarithmic](time_complexity.assets/time_complexity_logarithmic.png) ![time_complexity_logarithmic](time_complexity.assets/time_complexity_logarithmic.png)
<p align="center"> Fig. 对数阶的时间复杂度 </p> <p align="center"> Fig. 对数阶的时间复杂度 </p>
@ -2011,6 +2083,12 @@ $$
} }
``` ```
=== "Zig"
```zig title="time_complexity.zig"
```
### 线性对数阶 $O(n \log n)$ ### 线性对数阶 $O(n \log n)$
线性对数阶常出现于嵌套循环中,两层循环的时间复杂度分别为 $O(\log n)$ 和 $O(n)$ 。 线性对数阶常出现于嵌套循环中,两层循环的时间复杂度分别为 $O(\log n)$ 和 $O(n)$ 。
@ -2153,6 +2231,12 @@ $$
} }
``` ```
=== "Zig"
```zig title="time_complexity.zig"
```
![time_complexity_logarithmic_linear](time_complexity.assets/time_complexity_logarithmic_linear.png) ![time_complexity_logarithmic_linear](time_complexity.assets/time_complexity_logarithmic_linear.png)
<p align="center"> Fig. 线性对数阶的时间复杂度 </p> <p align="center"> Fig. 线性对数阶的时间复杂度 </p>
@ -2305,6 +2389,12 @@ $$
} }
``` ```
=== "Zig"
```zig title="time_complexity.zig"
```
![time_complexity_factorial](time_complexity.assets/time_complexity_factorial.png) ![time_complexity_factorial](time_complexity.assets/time_complexity_factorial.png)
<p align="center"> Fig. 阶乘阶的时间复杂度 </p> <p align="center"> Fig. 阶乘阶的时间复杂度 </p>
@ -2692,6 +2782,12 @@ $$
} }
``` ```
=== "Zig"
```zig title="worst_best_time_complexity.zig"
```
!!! tip !!! tip
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很少使用「最佳时间复杂度」,因为往往只有很小概率下才能达到,会带来一定的误导性。反之,「最差时间复杂度」最为实用,因为它给出了一个“效率安全值”,让我们可以放心地使用算法。 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很少使用「最佳时间复杂度」,因为往往只有很小概率下才能达到,会带来一定的误导性。反之,「最差时间复杂度」最为实用,因为它给出了一个“效率安全值”,让我们可以放心地使用算法。

View file

@ -128,6 +128,12 @@ comments: true
let booleans = Array(repeating: Bool(), count: 5) let booleans = Array(repeating: Bool(), count: 5)
``` ```
=== "Zig"
```zig title=""
```
## 3.1.2. 计算机内存 ## 3.1.2. 计算机内存
在计算机中,内存和硬盘是两种主要的存储硬件设备。「硬盘」主要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容量较大(通常可达到 TB 级别)、速度较慢。「内存」用于运行程序时暂存数据,速度较快,但容量较小(通常为 GB 级别)。 在计算机中,内存和硬盘是两种主要的存储硬件设备。「硬盘」主要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容量较大(通常可达到 TB 级别)、速度较慢。「内存」用于运行程序时暂存数据,速度较快,但容量较小(通常为 GB 级别)。

View file

@ -162,6 +162,12 @@ comments: true
``` ```
=== "Zig"
```zig title="graph_adjacency_matrix.zig"
```
## 9.2.2. 基于邻接表的实现 ## 9.2.2. 基于邻接表的实现
设图的顶点总数为 $n$ 、边总数为 $m$ ,则有: 设图的顶点总数为 $n$ 、边总数为 $m$ ,则有:
@ -309,6 +315,12 @@ comments: true
``` ```
=== "Zig"
```zig title="graph_adjacency_list.zig"
```
## 9.2.3. 效率对比 ## 9.2.3. 效率对比
设图中共有 $n$ 个顶点和 $m$ 条边,下表为邻接矩阵和邻接表的时间和空间效率对比。 设图中共有 $n$ 个顶点和 $m$ 条边,下表为邻接矩阵和邻接表的时间和空间效率对比。

View file

@ -230,6 +230,12 @@ comments: true
map.removeValue(forKey: 10583) map.removeValue(forKey: 10583)
``` ```
=== "Zig"
```zig title="hash_map.zig"
```
遍历哈希表有三种方式,即 **遍历键值对、遍历键、遍历值** 遍历哈希表有三种方式,即 **遍历键值对、遍历键、遍历值**
=== "Java" === "Java"
@ -380,6 +386,12 @@ comments: true
} }
``` ```
=== "Zig"
```zig title="hash_map.zig"
```
## 6.1.3. 哈希函数 ## 6.1.3. 哈希函数
哈希表中存储元素的数据结构被称为「桶 Bucket」底层实现可能是数组、链表、二叉树红黑树或是它们的组合。 哈希表中存储元素的数据结构被称为「桶 Bucket」底层实现可能是数组、链表、二叉树红黑树或是它们的组合。
@ -851,6 +863,12 @@ $$
} }
``` ```
=== "Zig"
```zig title="array_hash_map.zig"
```
## 6.1.4. 哈希冲突 ## 6.1.4. 哈希冲突
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哈希函数 $f(x) = x \% 100$ 会在某些情况下失效**。具体地,当输入的 key 后两位相同时,哈希函数的计算结果也相同,指向同一个 value 。例如,分别查询两个学号 $12836$ 和 $20336$ ,则有 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哈希函数 $f(x) = x \% 100$ 会在某些情况下失效**。具体地,当输入的 key 后两位相同时,哈希函数的计算结果也相同,指向同一个 value 。例如,分别查询两个学号 $12836$ 和 $20336$ ,则有

View file

@ -203,6 +203,12 @@ comments: true
// Swift 未提供内置 heap 类 // Swift 未提供内置 heap 类
``` ```
=== "Zig"
```zig title="heap.zig"
```
## 8.1.3. 堆的实现 ## 8.1.3. 堆的实现
下文实现的是「大顶堆」,若想转换为「小顶堆」,将所有大小逻辑判断取逆(例如将 $\geq$ 替换为 $\leq$ )即可,有兴趣的同学可自行实现。 下文实现的是「大顶堆」,若想转换为「小顶堆」,将所有大小逻辑判断取逆(例如将 $\geq$ 替换为 $\leq$ )即可,有兴趣的同学可自行实现。
@ -340,6 +346,12 @@ comments: true
} }
``` ```
=== "Zig"
```zig title="my_heap.zig"
```
### 访问堆顶元素 ### 访问堆顶元素
堆顶元素是二叉树的根结点,即列表首元素。 堆顶元素是二叉树的根结点,即列表首元素。
@ -407,6 +419,12 @@ comments: true
} }
``` ```
=== "Zig"
```zig title="my_heap.zig"
```
### 元素入堆 ### 元素入堆
给定元素 `val` ,我们先将其添加到堆底。添加后,由于 `val` 可能大于堆中其它元素,此时堆的成立条件可能已经被破坏,**因此需要修复从插入结点到根结点这条路径上的各个结点**,该操作被称为「堆化 Heapify」。 给定元素 `val` ,我们先将其添加到堆底。添加后,由于 `val` 可能大于堆中其它元素,此时堆的成立条件可能已经被破坏,**因此需要修复从插入结点到根结点这条路径上的各个结点**,该操作被称为「堆化 Heapify」。
@ -553,6 +571,12 @@ comments: true
} }
``` ```
=== "Zig"
```zig title="my_heap.zig"
```
### 堆顶元素出堆 ### 堆顶元素出堆
堆顶元素是二叉树根结点,即列表首元素,如果我们直接将首元素从列表中删除,则二叉树中所有结点都会随之发生移位(索引发生变化),这样后续使用堆化修复就很麻烦了。为了尽量减少元素索引变动,采取以下操作步骤: 堆顶元素是二叉树根结点,即列表首元素,如果我们直接将首元素从列表中删除,则二叉树中所有结点都会随之发生移位(索引发生变化),这样后续使用堆化修复就很麻烦了。为了尽量减少元素索引变动,采取以下操作步骤:
@ -758,6 +782,12 @@ comments: true
} }
``` ```
=== "Zig"
```zig title="my_heap.zig"
```
### 输入数据并建堆 * ### 输入数据并建堆 *
如果我们想要直接输入一个列表并将其建堆,那么该怎么做呢?最直接地,考虑使用「元素入堆」方法,将列表元素依次入堆。元素入堆的时间复杂度为 $O(n)$ ,而平均长度为 $\frac{n}{2}$ ,因此该方法的总体时间复杂度为 $O(n \log n)$ 。 如果我们想要直接输入一个列表并将其建堆,那么该怎么做呢?最直接地,考虑使用「元素入堆」方法,将列表元素依次入堆。元素入堆的时间复杂度为 $O(n)$ ,而平均长度为 $\frac{n}{2}$ ,因此该方法的总体时间复杂度为 $O(n \log n)$ 。
@ -843,6 +873,12 @@ comments: true
} }
``` ```
=== "Zig"
```zig title="my_heap.zig"
```
那么,第二种建堆方法的时间复杂度时多少呢?我们来做一下简单推算。 那么,第二种建堆方法的时间复杂度时多少呢?我们来做一下简单推算。
- 完全二叉树中,设结点总数为 $n$ ,则叶结点数量为 $(n + 1) / 2$ ,其中 $/$ 为向下整除。因此在排除叶结点后,需要堆化结点数量为 $(n - 1)/2$ ,即为 $O(n)$ - 完全二叉树中,设结点总数为 $n$ ,则叶结点数量为 $(n + 1) / 2$ ,其中 $/$ 为向下整除。因此在排除叶结点后,需要堆化结点数量为 $(n - 1)/2$ ,即为 $O(n)$

View file

@ -205,6 +205,17 @@ comments: true
*/ */
``` ```
=== "Zig"
```zig title=""
// 标题注释,用于标注函数、类、测试样例等
// 内容注释,用于详解代码
// 多行
// 注释
```
## 0.1.5. 本书特点 * ## 0.1.5. 本书特点 *
??? abstract "默认折叠,可以跳过" ??? abstract "默认折叠,可以跳过"

View file

@ -234,6 +234,12 @@ $$
} }
``` ```
=== "Zig"
```zig title="binary_search.zig"
```
### “左闭右开”实现 ### “左闭右开”实现
当然,我们也可以使用“左闭右开”的表示方法,写出相同功能的二分查找代码。 当然,我们也可以使用“左闭右开”的表示方法,写出相同功能的二分查找代码。
@ -422,6 +428,12 @@ $$
} }
``` ```
=== "Zig"
```zig title="binary_search.zig"
```
### 两种表示对比 ### 两种表示对比
对比下来,两种表示的代码写法有以下不同点: 对比下来,两种表示的代码写法有以下不同点:
@ -517,6 +529,12 @@ $$
let m = i + (j - 1) / 2 let m = i + (j - 1) / 2
``` ```
=== "Zig"
```zig title=""
```
## 10.2.2. 复杂度分析 ## 10.2.2. 复杂度分析
**时间复杂度 $O(\log n)$** :其中 $n$ 为数组或链表长度;每轮排除一半的区间,因此循环轮数为 $\log_2 n$ ,使用 $O(\log n)$ 时间。 **时间复杂度 $O(\log n)$** :其中 $n$ 为数组或链表长度;每轮排除一半的区间,因此循环轮数为 $\log_2 n$ ,使用 $O(\log n)$ 时间。

View file

@ -116,6 +116,12 @@ comments: true
} }
``` ```
=== "Zig"
```zig title="hashing_search.zig"
```
再比如,如果我们想要给定一个目标结点值 `target` ,获取对应的链表结点对象,那么也可以使用哈希查找实现。 再比如,如果我们想要给定一个目标结点值 `target` ,获取对应的链表结点对象,那么也可以使用哈希查找实现。
![hash_search_listnode](hashing_search.assets/hash_search_listnode.png) ![hash_search_listnode](hashing_search.assets/hash_search_listnode.png)
@ -221,6 +227,12 @@ comments: true
} }
``` ```
=== "Zig"
```zig title="hashing_search.zig"
```
## 10.3.2. 复杂度分析 ## 10.3.2. 复杂度分析
**时间复杂度 $O(1)$** :哈希表的查找操作使用 $O(1)$ 时间。 **时间复杂度 $O(1)$** :哈希表的查找操作使用 $O(1)$ 时间。

View file

@ -150,6 +150,12 @@ comments: true
} }
``` ```
=== "Zig"
```zig title="linear_search.zig"
```
再比如,我们想要在给定一个目标结点值 `target` ,返回此结点对象,也可以在链表中进行线性查找。 再比如,我们想要在给定一个目标结点值 `target` ,返回此结点对象,也可以在链表中进行线性查找。
=== "Java" === "Java"
@ -297,6 +303,12 @@ comments: true
} }
``` ```
=== "Zig"
```zig title="linear_search.zig"
```
## 10.1.2. 复杂度分析 ## 10.1.2. 复杂度分析
**时间复杂度 $O(n)$** :其中 $n$ 为数组或链表长度。 **时间复杂度 $O(n)$** :其中 $n$ 为数组或链表长度。

View file

@ -232,6 +232,12 @@ comments: true
} }
``` ```
=== "Zig"
```zig title="bubble_sort.zig"
```
## 11.2.2. 算法特性 ## 11.2.2. 算法特性
**时间复杂度 $O(n^2)$** :各轮「冒泡」遍历的数组长度为 $n - 1$ , $n - 2$ , $\cdots$ , $2$ , $1$ 次,求和为 $\frac{(n - 1) n}{2}$ ,因此使用 $O(n^2)$ 时间。 **时间复杂度 $O(n^2)$** :各轮「冒泡」遍历的数组长度为 $n - 1$ , $n - 2$ , $\cdots$ , $2$ , $1$ 次,求和为 $\frac{(n - 1) n}{2}$ ,因此使用 $O(n^2)$ 时间。
@ -458,3 +464,9 @@ comments: true
} }
} }
``` ```
=== "Zig"
```zig title="bubble_sort.zig"
```

View file

@ -194,6 +194,12 @@ comments: true
} }
``` ```
=== "Zig"
```zig title="insertion_sort.zig"
```
## 11.3.2. 算法特性 ## 11.3.2. 算法特性
**时间复杂度 $O(n^2)$** :最差情况下,各轮插入操作循环 $n - 1$ , $n-2$ , $\cdots$ , $2$ , $1$ 次,求和为 $\frac{(n - 1) n}{2}$ ,使用 $O(n^2)$ 时间。 **时间复杂度 $O(n^2)$** :最差情况下,各轮插入操作循环 $n - 1$ , $n-2$ , $\cdots$ , $2$ , $1$ 次,求和为 $\frac{(n - 1) n}{2}$ ,使用 $O(n^2)$ 时间。

View file

@ -442,6 +442,12 @@ comments: true
} }
``` ```
=== "Zig"
```zig title="merge_sort.zig"
```
下面重点解释一下合并方法 `merge()` 的流程: 下面重点解释一下合并方法 `merge()` 的流程:
1. 初始化一个辅助数组 `tmp` 暂存待合并区间 `[left, right]` 内的元素,后续通过覆盖原数组 `nums` 的元素来实现合并; 1. 初始化一个辅助数组 `tmp` 暂存待合并区间 `[left, right]` 内的元素,后续通过覆盖原数组 `nums` 的元素来实现合并;

View file

@ -259,6 +259,12 @@ comments: true
} }
``` ```
=== "Zig"
```zig title="quick_sort.zig"
```
!!! note "快速排序的分治思想" !!! note "快速排序的分治思想"
哨兵划分的实质是将 **一个长数组的排序问题** 简化为 **两个短数组的排序问题** 哨兵划分的实质是将 **一个长数组的排序问题** 简化为 **两个短数组的排序问题**
@ -412,6 +418,12 @@ comments: true
} }
``` ```
=== "Zig"
```zig title="quick_sort.zig"
```
## 11.4.2. 算法特性 ## 11.4.2. 算法特性
**平均时间复杂度 $O(n \log n)$** :平均情况下,哨兵划分的递归层数为 $\log n$ ,每层中的总循环数为 $n$ ,总体使用 $O(n \log n)$ 时间。 **平均时间复杂度 $O(n \log n)$** :平均情况下,哨兵划分的递归层数为 $\log n$ ,每层中的总循环数为 $n$ ,总体使用 $O(n \log n)$ 时间。
@ -652,6 +664,12 @@ comments: true
} }
``` ```
=== "Zig"
```zig title="quick_sort.zig"
```
## 11.4.5. 尾递归优化 ## 11.4.5. 尾递归优化
**普通快速排序在某些输入下的空间效率变差**。仍然以完全倒序的输入数组为例,由于每轮哨兵划分后右子数组长度为 0 ,那么将形成一个高度为 $n - 1$ 的递归树,此时使用的栈帧空间大小劣化至 $O(n)$ 。 **普通快速排序在某些输入下的空间效率变差**。仍然以完全倒序的输入数组为例,由于每轮哨兵划分后右子数组长度为 0 ,那么将形成一个高度为 $n - 1$ 的递归树,此时使用的栈帧空间大小劣化至 $O(n)$ 。
@ -835,3 +853,9 @@ comments: true
} }
} }
``` ```
=== "Zig"
```zig title="quick_sort.zig"
```

View file

@ -223,6 +223,12 @@ comments: true
let isEmpty = deque.isEmpty let isEmpty = deque.isEmpty
``` ```
=== "Zig"
```zig title="deque.zig"
```
## 5.3.2. 双向队列实现 ## 5.3.2. 双向队列实现
双向队列需要一种可以在两端添加、两端删除的数据结构。与队列的实现方法类似,双向队列也可以使用双向链表和循环数组来实现。 双向队列需要一种可以在两端添加、两端删除的数据结构。与队列的实现方法类似,双向队列也可以使用双向链表和循环数组来实现。
@ -413,3 +419,9 @@ comments: true
```swift title="linkedlist_deque.swift" ```swift title="linkedlist_deque.swift"
``` ```
=== "Zig"
```zig title="linkedlist_deque.zig"
```

View file

@ -256,6 +256,12 @@ comments: true
let isEmpty = queue.isEmpty let isEmpty = queue.isEmpty
``` ```
=== "Zig"
```zig title="queue.zig"
```
## 5.2.2. 队列实现 ## 5.2.2. 队列实现
队列需要一种可以在一端添加,并在另一端删除的数据结构,也可以使用链表或数组来实现。 队列需要一种可以在一端添加,并在另一端删除的数据结构,也可以使用链表或数组来实现。
@ -719,6 +725,12 @@ comments: true
} }
``` ```
=== "Zig"
```zig title="linkedlist_queue.zig"
```
### 基于数组的实现 ### 基于数组的实现
数组的删除首元素的时间复杂度为 $O(n)$ ,因此不适合直接用来实现队列。然而,我们可以借助两个指针 `front` , `rear` 来分别记录队首和队尾的索引位置,在入队 / 出队时分别将 `front` / `rear` 向后移动一位即可,这样每次仅需操作一个元素,时间复杂度降至 $O(1)$ 。 数组的删除首元素的时间复杂度为 $O(n)$ ,因此不适合直接用来实现队列。然而,我们可以借助两个指针 `front` , `rear` 来分别记录队首和队尾的索引位置,在入队 / 出队时分别将 `front` / `rear` 向后移动一位即可,这样每次仅需操作一个元素,时间复杂度降至 $O(1)$ 。
@ -1241,6 +1253,12 @@ comments: true
} }
``` ```
=== "Zig"
```zig title="array_queue.zig"
```
以上代码仍存在局限性,即长度不可变。然而,我们可以通过将数组替换为列表(即动态数组)来引入扩容机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尝试实现。 以上代码仍存在局限性,即长度不可变。然而,我们可以通过将数组替换为列表(即动态数组)来引入扩容机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尝试实现。
## 5.2.3. 两种实现对比 ## 5.2.3. 两种实现对比

View file

@ -255,6 +255,12 @@ comments: true
let isEmpty = stack.isEmpty let isEmpty = stack.isEmpty
``` ```
=== "Zig"
```zig title="stack.zig"
```
## 5.1.2. 栈的实现 ## 5.1.2. 栈的实现
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栈的运行机制,接下来我们来自己动手实现一个栈类。 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栈的运行机制,接下来我们来自己动手实现一个栈类。
@ -683,6 +689,12 @@ comments: true
} }
``` ```
=== "Zig"
```zig title="linkedlist_stack.zig"
```
### 基于数组的实现 ### 基于数组的实现
使用「数组」实现栈时,考虑将数组的尾部当作栈顶。这样设计下,「入栈」与「出栈」操作就对应在数组尾部「添加元素」与「删除元素」,时间复杂度都为 $O(1)$ 。 使用「数组」实现栈时,考虑将数组的尾部当作栈顶。这样设计下,「入栈」与「出栈」操作就对应在数组尾部「添加元素」与「删除元素」,时间复杂度都为 $O(1)$ 。
@ -1023,6 +1035,12 @@ comments: true
} }
``` ```
=== "Zig"
```zig title="array_stack.zig"
```
## 5.1.3. 两种实现对比 ## 5.1.3. 两种实现对比
### 支持操作 ### 支持操作

View file

@ -117,6 +117,12 @@ G. M. Adelson-Velsky 和 E. M. Landis 在其 1962 年发表的论文 "An algorit
} }
``` ```
=== "Zig"
```zig title="avl_tree.zig"
```
「结点高度」是最远叶结点到该结点的距离,即走过的「边」的数量。需要特别注意,**叶结点的高度为 0 ,空结点的高度为 -1**。我们封装两个工具函数,分别用于获取与更新结点的高度。 「结点高度」是最远叶结点到该结点的距离,即走过的「边」的数量。需要特别注意,**叶结点的高度为 0 ,空结点的高度为 -1**。我们封装两个工具函数,分别用于获取与更新结点的高度。
=== "Java" === "Java"
@ -234,6 +240,12 @@ G. M. Adelson-Velsky 和 E. M. Landis 在其 1962 年发表的论文 "An algorit
} }
``` ```
=== "Zig"
```zig title="avl_tree.zig"
```
### 结点平衡因子 ### 结点平衡因子
结点的「平衡因子 Balance Factor」是 **结点的左子树高度减去右子树高度**,并定义空结点的平衡因子为 0 。同样地,我们将获取结点平衡因子封装成函数,以便后续使用。 结点的「平衡因子 Balance Factor」是 **结点的左子树高度减去右子树高度**,并定义空结点的平衡因子为 0 。同样地,我们将获取结点平衡因子封装成函数,以便后续使用。
@ -325,6 +337,12 @@ G. M. Adelson-Velsky 和 E. M. Landis 在其 1962 年发表的论文 "An algorit
} }
``` ```
=== "Zig"
```zig title="avl_tree.zig"
```
!!! note !!! note
设平衡因子为 $f$ ,则一棵 AVL 树的任意结点的平衡因子皆满足 $-1 \le f \le 1$ 。 设平衡因子为 $f$ ,则一棵 AVL 树的任意结点的平衡因子皆满足 $-1 \le f \le 1$ 。
@ -469,6 +487,12 @@ AVL 树的独特之处在于「旋转 Rotation」的操作其可 **在不影
} }
``` ```
=== "Zig"
```zig title="avl_tree.zig"
```
### Case 2 - 左旋 ### Case 2 - 左旋
类似地,如果将取上述失衡二叉树的“镜像”,那么则需要「左旋」操作。 类似地,如果将取上述失衡二叉树的“镜像”,那么则需要「左旋」操作。
@ -595,6 +619,12 @@ AVL 树的独特之处在于「旋转 Rotation」的操作其可 **在不影
} }
``` ```
=== "Zig"
```zig title="avl_tree.zig"
```
### Case 3 - 先左后右 ### Case 3 - 先左后右
对于下图的失衡结点 3 **单一使用左旋或右旋都无法使子树恢复平衡**,此时需要「先左旋后右旋」,即先对 `child` 执行「左旋」,再对 `node` 执行「右旋」。 对于下图的失衡结点 3 **单一使用左旋或右旋都无法使子树恢复平衡**,此时需要「先左旋后右旋」,即先对 `child` 执行「左旋」,再对 `node` 执行「右旋」。
@ -827,6 +857,12 @@ AVL 树的独特之处在于「旋转 Rotation」的操作其可 **在不影
} }
``` ```
=== "Zig"
```zig title="avl_tree.zig"
```
## 7.4.3. AVL 树常用操作 ## 7.4.3. AVL 树常用操作
### 插入结点 ### 插入结点
@ -1002,6 +1038,12 @@ AVL 树的独特之处在于「旋转 Rotation」的操作其可 **在不影
} }
``` ```
=== "Zig"
```zig title="avl_tree.zig"
```
### 删除结点 ### 删除结点
「AVL 树」删除结点操作与「二叉搜索树」删除结点操作总体相同。类似地,**在删除结点后,也需要从底至顶地执行旋转操作,使所有失衡结点恢复平衡**。 「AVL 树」删除结点操作与「二叉搜索树」删除结点操作总体相同。类似地,**在删除结点后,也需要从底至顶地执行旋转操作,使所有失衡结点恢复平衡**。
@ -1249,6 +1291,12 @@ AVL 树的独特之处在于「旋转 Rotation」的操作其可 **在不影
} }
``` ```
=== "Zig"
```zig title="avl_tree.zig"
```
### 查找结点 ### 查找结点
「AVL 树」的结点查找操作与「二叉搜索树」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AVL 树」的结点查找操作与「二叉搜索树」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View file

@ -214,6 +214,12 @@ comments: true
} }
``` ```
=== "Zig"
```zig title="binary_search_tree.zig"
```
### 插入结点 ### 插入结点
给定一个待插入元素 `num` ,为了保持二叉搜索树“左子树 < 根结点 < 右子树的性质插入操作分为两步 给定一个待插入元素 `num` ,为了保持二叉搜索树“左子树 < 根结点 < 右子树的性质插入操作分为两步
@ -483,6 +489,12 @@ comments: true
} }
``` ```
=== "Zig"
```zig title="binary_search_tree.zig"
```
为了插入结点,需要借助 **辅助结点 `prev`** 保存上一轮循环的结点,这样在遍历到 $\text{null}$ 时,我们也可以获取到其父结点,从而完成结点插入操作。 为了插入结点,需要借助 **辅助结点 `prev`** 保存上一轮循环的结点,这样在遍历到 $\text{null}$ 时,我们也可以获取到其父结点,从而完成结点插入操作。
与查找结点相同,插入结点使用 $O(\log n)$ 时间。 与查找结点相同,插入结点使用 $O(\log n)$ 时间。
@ -934,6 +946,12 @@ comments: true
} }
``` ```
=== "Zig"
```zig title="binary_search_tree.zig"
```
## 7.3.2. 二叉搜索树的效率 ## 7.3.2. 二叉搜索树的效率
假设给定 $n$ 个数字,最常用的存储方式是「数组」,那么对于这串乱序的数字,常见操作的效率为: 假设给定 $n$ 个数字,最常用的存储方式是「数组」,那么对于这串乱序的数字,常见操作的效率为:

View file

@ -121,6 +121,12 @@ comments: true
} }
``` ```
=== "Zig"
```zig title=""
```
结点的两个指针分别指向「左子结点 Left Child Node」和「右子结点 Right Child Node」并且称该结点为两个子结点的「父结点 Parent Node」。给定二叉树某结点将左子结点以下的树称为该结点的「左子树 Left Subtree」右子树同理。 结点的两个指针分别指向「左子结点 Left Child Node」和「右子结点 Right Child Node」并且称该结点为两个子结点的「父结点 Parent Node」。给定二叉树某结点将左子结点以下的树称为该结点的「左子树 Left Subtree」右子树同理。
除了叶结点外,每个结点都有子结点和子树。例如,若将下图的「结点 2」看作父结点那么其左子结点和右子结点分别为「结点 4」和「结点 5」左子树和右子树分别为「结点 4 及其以下结点形成的树」和「结点 5 及其以下结点形成的树」。 除了叶结点外,每个结点都有子结点和子树。例如,若将下图的「结点 2」看作父结点那么其左子结点和右子结点分别为「结点 4」和「结点 5」左子树和右子树分别为「结点 4 及其以下结点形成的树」和「结点 5 及其以下结点形成的树」。
@ -294,6 +300,12 @@ comments: true
n2.right = n5 n2.right = n5
``` ```
=== "Zig"
```zig title="binary_tree.zig"
```
**插入与删除结点**。与链表类似,插入与删除结点都可以通过修改指针实现。 **插入与删除结点**。与链表类似,插入与删除结点都可以通过修改指针实现。
![binary_tree_add_remove](binary_tree.assets/binary_tree_add_remove.png) ![binary_tree_add_remove](binary_tree.assets/binary_tree_add_remove.png)
@ -400,6 +412,12 @@ comments: true
n1.left = n2 n1.left = n2
``` ```
=== "Zig"
```zig title="binary_tree.zig"
```
!!! note !!! note
插入结点会改变二叉树的原有逻辑结构,删除结点往往意味着删除了该结点的所有子树。因此,二叉树中的插入与删除一般都是由一套操作配合完成的,这样才能实现有意义的操作。 插入结点会改变二叉树的原有逻辑结构,删除结点往往意味着删除了该结点的所有子树。因此,二叉树中的插入与删除一般都是由一套操作配合完成的,这样才能实现有意义的操作。
@ -545,6 +563,12 @@ comments: true
let tree: [Int?] = [1, 2, 3, 4, nil, 6, 7, 8, 9, nil, nil, 12, nil, nil, 15] let tree: [Int?] = [1, 2, 3, 4, nil, 6, 7, 8, 9, nil, nil, 12, nil, nil, 15]
``` ```
=== "Zig"
```zig title=""
```
![array_representation_with_empty](binary_tree.assets/array_representation_with_empty.png) ![array_representation_with_empty](binary_tree.assets/array_representation_with_empty.png)
回顾「完全二叉树」的定义,其只有最底层有空结点,并且最底层的结点尽量靠左,因而所有空结点都一定出现在层序遍历序列的末尾。**因为我们先验地确定了空位的位置,所以在使用数组表示完全二叉树时,可以省略存储“空位”**。因此,完全二叉树非常适合使用数组来表示。 回顾「完全二叉树」的定义,其只有最底层有空结点,并且最底层的结点尽量靠左,因而所有空结点都一定出现在层序遍历序列的末尾。**因为我们先验地确定了空位的位置,所以在使用数组表示完全二叉树时,可以省略存储“空位”**。因此,完全二叉树非常适合使用数组来表示。

View file

@ -208,6 +208,12 @@ comments: true
} }
``` ```
=== "Zig"
```zig title="binary_tree_bfs.zig"
```
## 7.2.2. 前序、中序、后序遍历 ## 7.2.2. 前序、中序、后序遍历
相对地,前、中、后序遍历皆属于「深度优先遍历 Depth-First Traversal」其体现着一种“先走到尽头再回头继续”的回溯遍历方式。 相对地,前、中、后序遍历皆属于「深度优先遍历 Depth-First Traversal」其体现着一种“先走到尽头再回头继续”的回溯遍历方式。
@ -503,6 +509,12 @@ comments: true
} }
``` ```
=== "Zig"
```zig title="binary_tree_dfs.zig"
```
!!! note !!! note
使用循环一样可以实现前、中、后序遍历,但代码相对繁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实现。 使用循环一样可以实现前、中、后序遍历,但代码相对繁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