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建堆操作 *¶
如果我们想要根据输入列表来生成一个堆,这样的操作被称为「建堆」。
8.2.1. 两种建堆方法¶
借助入堆方法实现¶
最直接地,考虑借助「元素入堆」方法,先建立一个空堆,再将列表元素依次入堆即可。
基于堆化操作实现¶
然而,存在一种更加高效的建堆方法。设结点数量为 \(n\) ,我们先将列表所有元素原封不动添加进堆,然后迭代地对各个结点执行「从顶至底堆化」。当然,无需对叶结点执行堆化,因为其没有子结点。
// 构造方法,根据输入列表建堆
fn init(self: *Self, allocator: std.mem.Allocator, nums: []const T) !void {
if (self.maxHeap != null) return;
self.maxHeap = std.ArrayList(T).init(allocator);
// 将列表元素原封不动添加进堆
try self.maxHeap.?.appendSlice(nums);
// 堆化除叶结点以外的其他所有结点
var i: usize = parent(self.size() - 1) + 1;
while (i > 0) : (i -= 1) {
try self.siftDown(i - 1);
}
}
8.2.2. 复杂度分析¶
对于第一种建堆方法,元素入堆的时间复杂度为 \(O(\log n)\) ,而平均长度为 \(\frac{n}{2}\) ,因此该方法的总体时间复杂度为 \(O(n \log n)\) 。
那么,第二种建堆方法的时间复杂度是多少呢?我们来展开推算一下。
- 完全二叉树中,设结点总数为 \(n\) ,则叶结点数量为 \((n + 1) / 2\) ,其中 \(/\) 为向下整除。因此在排除叶结点后,需要堆化结点数量为 \((n - 1)/2\) ,即为 \(O(n)\) ;
- 从顶至底堆化中,每个结点最多堆化至叶结点,因此最大迭代次数为二叉树高度 \(O(\log n)\) ;
将上述两者相乘,可得时间复杂度为 \(O(n \log n)\) 。然而,该估算结果仍不够准确,因为我们没有考虑到 二叉树底层结点远多于顶层结点 的性质。
下面我们来尝试展开计算。为了减小计算难度,我们假设树是一个「完美二叉树」,该假设不会影响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设二叉树(即堆)结点数量为 \(n\) ,树高度为 \(h\) 。上文提到,结点堆化最大迭代次数等于该结点到叶结点的距离,而这正是“结点高度”。因此,我们将各层的“结点数量 \(\times\) 结点高度”求和,即可得到所有结点的堆化的迭代次数总和。
Fig. 完美二叉树的各层结点数量
化简上式需要借助中学的数列知识,先对 \(T(h)\) 乘以 \(2\) ,易得
使用错位相减法,令下式 \(2 T(h)\) 减去上式 \(T(h)\) ,可得
观察上式,\(T(h)\) 是一个等比数列,可直接使用求和公式,得到时间复杂度为
进一步地,高度为 \(h\) 的完美二叉树的结点数量为 \(n = 2^{h+1} - 1\) ,易得复杂度为 \(O(2^h) = O(n)\)。以上推算表明,输入列表并建堆的时间复杂度为 \(O(n)\) ,非常高效。